北京规划巨型廊道吹霾 遇"堵点"不会大规模拆迁

2016-06-11 01:34 作者:全美建筑转载 来源: 浏览次数: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近日联合印发《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打通城市通风廊道,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为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北京还将联合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气候中心以及爱特拉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门的中心城区廊道系统研发团队。

    届时,北京将规划5条500米宽度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从而提升整体空气流通性,吹走雾霾等污染物,同时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表示,我们现在正在规划设计更加微型的三级廊道。未来,各级通风廊道将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通风网络。

    据了解,这5条一级通风廊道主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中心城区多座公园和大片绿地。据介绍,西北部的廊道一,包括昆明湖、昆玉河,紫竹院公园、动物园,玉渊潭;西部的廊道二的起点设在植物园;沿中轴线地区的廊道三,包括太平郊野公园,经东小口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后海、北海等;中心城东部的廊道四,包括清河郊野公园,朝来森林公园、朝阳公园等;中心城东部的廊道五,主要为东五环及两侧绿化带。

    何永还表示,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2012年监测数据显示,严重时,北京市城六区热岛面积已占到该区域总面积的77%。“这次规划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构建‘南北通透’的通风廊道,通俗地说,就相当于“穿堂风”。通风廊道并不是要“造风”,而是让郊区的冷空气带更畅通地流动到市区,并把市区的热空气“换”走,从而有效降低市区温度。

    据了解,通风廊道的规划设想在很多年前就提出过,并进行了局部的探索,但此次消息发布是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第一次明确提出,也将作为最大的亮点之一明确体现在最近正在修改的城市规划中。